环球热门:多地启动!核能供热赛道布局提速 核能概念股有望迎来春天
从核能发电到核能供暖,我国核能产业正在新赛道上稳步发展。
11月15日,我国最大核能供热项目——“暖核一号”核能供热工程正式启动今冬明春供暖。据新华网报道,该项目将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20万居民送上温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华夏时报》记者查阅公开信息后发现,进入2022年冬天,我国多地启动了核能供暖项目。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核电发展较为稳健,核能发电技术的迭代也在稳步推进,未来有望实现更为高效的利用。
国内多地启动核能供热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暖核一号”位于山东海阳地区,为我国最大的核能供热项目,供热能力占全国核能供热总能力的92.8%。根据山东核电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暖核一号”累计对外提供清洁热量258.2万吉焦,减少原煤消耗2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2万吨。
据悉,当前“暖核一号”已投运二期,第三期项目也在推进中,计划2023年供暖季投入运行,届时供热面积将达到3000万平方米,满足约100万人口的取暖需求,同时替代原煤消耗9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5万吨。
此外,11月初我国东北地区的首个核能供暖项目——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核能供暖示范项目也正式供热。根据官方信息显示,该示范项目规划供热面积达到24.24万平方米,替换所在区域原有的12个燃煤锅炉房。据悉,该核能供暖示范项目投产后,每年将减少标煤消耗5726吨,减排二氧化碳1.41万吨、二氧化硫60余吨、灰渣2621吨。
祁海珅向记者介绍,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发电基础上进行核能供暖的深度利用,是值得尝试的。“对比传统供暖形式,核能供暖能够实现不间断供暖,不受时间、天气的因素影响,因此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热效果。”祁海珅说道。
央视网报道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地热供暖面积累计实现13.92亿平方米,每年可替代标煤近3700万吨。
A股上市公司有望迎新春天?
实际上,记者也留意到,截至目前A股板块部分核能概念公司也计划或已经涉猎了核能供暖领域。
中国核电在年内答投资者问时透露:“核能不仅能发电,而且作为零碳排放的能源供给形式,目前正在从原有单一电力供应转向多领域多用途应用拓展。核能在清洁供暖、工业供汽、海水淡化、制氢、核动力船舶、同位素生产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公司也在积极布局核能多用途利用。”
中核科技在2022年年初答投资者问时也表示,公司一直密切关注核能供热项目市场动态,积极参与核能供热项目后期也将参与相关相关项目。
此外,中国广核、兰石重装、奥特迅等多家企业也已入局核能供热领域。其中,兰石重装在11月15日答投资者问时表示,其公司是国内核能领域板式换热器设备主要供应商,公司生产的核电板式换热器占有国内8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核能供暖领域,公司已为国内某研究院所泳池式低温供热堆项目提供了一套换热机组。
虽然不少上市公司在核能供热领域已有动作,但祁海珅也向记者提醒道,由于核能产业的资源分布及核能开发的门槛要求,企业进入相应领域需要进行相对严格的审核,因此对于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来说,通过合资、合作或者是合股的形式会更容易进入该赛道,否则会相对较难同头部企业竞争。
前瞻产业研究院有关研报也显示,仅从我国核电行业竞争情况来看,目前,我国核电行业虽然现有竞争者数量不多,但市场集中度较高,同时,因行业存在严格的准入资质以及资金、技术门槛较高,潜在进入者威胁较小。
核能供暖的发展前景广阔
不过,放到资本市场上来看,市场尤为关心的还是核能供暖的未来前景。
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中要求,到2050年,我国核能在供热、化工、制氢、冶金等方面具备规模建设条件。
根据我国《“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在非电利用方面,2025年,地热能供暖、生物质供热、生物质燃料、太阳能热利用等非电利用规模达到6000万吨标煤以上。而根据央视网报道测算,“十四五”期间,我国地热产业规模将超700亿元。
从核电领域来看,中国核能行业协会2022年年内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核电发电量为4071.41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1.17%,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8%。而展望未来,核能的多用途利用将步入提档加速期,预计从2022年开始,将会有更多的核电站开展核能供暖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也曾向《华夏时报》记者等表示,核能供暖的发展前景广阔。在叶奇蓁看来,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降低煤炭消费、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能源输送压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潜力,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能源组成。
但值得一提的是,祁海珅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虽然核能目前发展稳健,但由于存在选址要求,因此核能、核电不太可能会像光伏、风电一样短期大幅增长,更多是稳步增长。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